居民健康檔案是怎么保管的呢?
居民健康檔案保管是農村基層醫護人員的工作中之重,那麼居民健康檔案保管都做些什么?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服務項目目標把握,服務項目目標一般為管轄區內常住居民,包含定居大半年之上戶口及非戶口住戶。以0~5歲少年兒童、孕產、老人、慢性疾病病人和重性精神類疾病病人等群體為關鍵。
住戶健康管理檔案內容包含本人基本資料、健康檢查、關鍵群體健康服務紀錄和別的醫療服務服務項目紀錄。
1.個人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等基礎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體檢包括一般健康檢查生活方式、健康狀況及其疾病用藥情況、健康評價等。
(1)健康體檢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健康檔案以及老年人、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年度健康檢查。
(2)一般狀況欄中“體質指數(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成年人的正常值范圍為18.5≤BMI<24.0,小于18.5為偏瘦,24.0~27.9為偏胖,28.0~31.9為肥胖,大于32為重度肥胖。
(3)生活方式欄中的”體育鍛煉”指主動鍛煉
(4)查體欄中”足背動脈搏動”,糖尿病患者必須進行此項檢查
3.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包括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的0~6歲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類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記錄。
4.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包括上述記錄之外的其他接診、轉診、會診記錄等。
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
1. 轄區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接受服務時,由村醫或上級醫務人員負責為其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2. 入戶服務(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由村醫或上級醫務人員負責為其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3. 已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的地區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個人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
4.健康檔案相關記錄及表單裝入檔案袋統一存放。
居民健康檔案的使用
1. 已建冊住戶到村衛生室衛生所復查時持住戶健康管理檔案信息卡(或保健醫療卡)在讀取其健康管理檔案后,由問診醫師依據復查狀況立即升級填補相對紀錄內容。
2.人戶進行醫療服務服務項目時,事前查看服務項目目標的健康管理檔案并帶上相對表格,在服務項目全過程中紀錄、填補相對內容。已創建電子器件健康管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組織應另外升級電子器件身心健康欄檔案資料 。
3.針對必須轉診證明、專家會診的服務項目目標,由問診醫師填好轉診證明、會診記錄。
4.全部的服務項目紀錄由義務醫護人員或檔案保管工作人員統一歸納、立即存檔。